当前位置: 首页
标本详细信息表格 返回

×

×

×

×

×

×

×

×

×
中文名 七丝鲚
拉丁名 Coilia grayii (Richardson, 1845)
脊索动物门
硬骨鱼纲
鲱形目
鳀科
英文名 Seventhread anchovy, Gray’s grenadier anchovy
俗名 白鼻( 汕头),凤尾( 汕头、海门、南澳、广海、佛山、惠阳、广州),马齐( 广州、佛山),马刀,青鲚,黄鲚
标本号 SCSFRIED02617
   
采集人 采集地 采集时间 鉴定人 标本存放位置
胡蔼荪 北部湾 1962-09-10 胡蔼荪 西-17-2
鉴定参考 《拉汉世界鱼类系统名典》第32 页,《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鲟形目 海鲢目 鲱形目 鼠目》第150 页,《中国鱼类系统检索》第61 页。
形态特征 体延长,侧扁,向后渐细长。胸鳍上部有7 根游离延长的鳍条,其中最长鳍条可达臀鳍基部上方。背鳍基前方有1 短棘,腹部棱鳞明显。体银白色,背缘偏墨绿色,背鳍、胸鳍、腹鳍浅色。尾鳍小,尖端稍带黑色,两叶不对称。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海和东海。
繁殖特征
生活习性 为我国沿海和河口的常见中上层鱼类,具洄游性。繁殖期沿河口上溯洄产卵,分批产卵,受精卵在半咸、淡水水域孵化,孵化后的稚鱼一部分随潮水流至外海,另一部分在河口、港湾一带生长。4-7 月为产卵期。 肉食性,主食甲壳类,以桡足类和端足类为主。
经济价值 属中等食用鱼类。福建闽江、九龙江、广东韩江、珠江等河流的河口全年均有渔泛,7-12 月较多。一般采用流刺网、拖网、定置渔具等捕捞。
濒危等级及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