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媒体报道

南海所陈丕茂: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首先要解决安全和市场问题丨现代化海洋牧场百家谈

撰写时间:2023-04-06 [来源:南方农村报 ]

字号:
打印
编者按

海而兴,向海图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海远海养殖。广东是海洋大省,从高空俯瞰,这是一片被广袤蓝色海洋环抱、眷顾的土地。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省,大力发展海洋牧场和深远海养殖。广东以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把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开拓广东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南方农村报推出《现代化海洋牧场百家谈》系列报道,邀请专家、产业代表畅谈如何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唱响“海上牧歌”。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简称“南海所”)长期专注热带亚热带地区海洋研究,在深远海养殖领域具有全产业链条的科研支撑实力,在深远海养殖适养品种筛选、苗种繁育、养殖设施及配套装备、养殖模式构建、养殖技术、病害防治、鱼类加工及高附加值产品等方面均有布局,取得多项突出成果。

南海所资源养护与海洋牧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陈丕茂表示,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打造“蓝色粮仓”,是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践行大食物观、实现“藏粮于海”的重要举措。其中,发展深远海养殖对改善近海生态环境、拓展渔业发展新空间、增加优质蛋白供给、振兴渔村经济、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重大意义。从广东以前推广深水网箱的经验来看,打造海洋牧场要先解决安全和市场问题,特别要考量经营主体的市场效益,为产业建设打好基础。

12963

率先启动海洋开发  海水养殖产业基础好

南方农村报:在自然资源方面,广东发展海洋牧场有十分优越的基础,除自然条件外,在海洋产业发展与建设方面,广东目前已具备了哪些基础?

陈丕茂:广东的海洋自然资源非常突出,海岸线、海域面积、岛屿都十分充足。除了这些以外,产业基础也很优越。
海洋开发基础好。20世纪80年代,广东在全国率先开启以人工鱼礁为主体的海洋牧场建设试点,首次提出通过投放人工鱼礁、藻礁,“像提高土地生产力一样,着力提高海洋生产力”的“海力论”。截至目前,广东已有的15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面积合计1250.45 km2,占全国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总数(169个)的8.87%。

率先推广深远海养殖。在2000年,广东研制成功高密度聚乙烯深水网箱并实现了产业化应用。经过二十多年,广东已形成育苗、营养饲料、养殖、疾病防控、装备制造、加工、流通、贸易等全产业链,可养经济鱼类多达10余种,其中有金鲳鱼、军曹鱼、章红、石斑鱼、鮸鱼等深水网箱主要养殖品种。2021年海水鱼苗产量44亿尾,占全国的43.93%,产量全国第一;水产饲料总产值达175.4亿元,位列全国第二。广东打造了湛江金鲳鱼、珠海白蕉海鲈等多个知名品牌。

南方农村报:目前广东海洋牧场大部分集中在近海区域,将来要向深远海发展,您认为有哪些可以考虑的产业模式?

陈丕茂:发展深远海养殖对于改善近海生态环境、拓展渔业发展新空间、增加优质蛋白供给、振兴渔村经济、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产业发展模式可以多样:

发展以可利用海岛(或桁架式深水网箱)为支点,重力式深水网箱为养殖载体的“1+N”养殖发展模式,建设深远海养殖海上产业园。

围绕“一条鱼”工程,构建起从种苗到养殖到市场到消费的全产链发展模式,完善产业的环节技术。

发展陆基-近岸-深远海分段接力养殖,以渔港经济区为基础,以海岛为支点,加强“陆-港-岛-海”联动发展。

在海上风电场空白区域布置养殖设施,推动海上风电与深远海养殖在空间上深度融合,实现海域空间充分利用。

undefined

创新养殖模式  开拓更多市场销路

南方农村报:发展建设海洋牧场存在一些难点,如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维护费用高等等,怎样平衡好生产投入和效益的问题?

陈丕茂: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尤其是在深远海养殖领域,如建设大型深远海养殖装备,必须考虑经济效益问题,如果养殖企业不赚钱,产业就不能健康持续发展。

这其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控制装备投入成本,尽量快速收回固定设备投入的资金,所以在相同的鱼类养殖产量前提下,最好选择单位水体建造成本低的装备。

其次是要考虑方便维护,因为深远海养殖装备从安装到位之日起,基本不可能回厂(坞)保养维护,需要解决原址维护或10年以上甚至更长时间的免维护运行。

第三就是要考虑养殖模式的创新,充分利用大型深远海养殖装备的安全性及空间大的优势,采用接力养殖进行大规格鱼类品种的末端养殖,降低鱼类上市前鱼类养殖的安全风险,同时也有助于提升鱼类养殖效率及品质,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

南方农村报:广东很多年前就开始推广深海网箱,但一直效果不显著,您认为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怎么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

陈丕茂:广东省是最早完成国产化重力式深水网箱的省份,深水网箱养殖规模也是逐年扩增,目前全省已有重力式深水网箱约5000个。

影响深水网箱产业发展最主要的两个原因,一个是安全,一个是市场,广东要高质量发展海洋牧场,必须首要解决以上两个问题。

深水网箱养殖安全性应作为一个系统性工程来考虑,从网箱选址、网箱选型、网箱布局、网箱安装、品种选择、养殖技术和灾害应急等方面构建标准化技术体系,综合提升深水网箱风险抵御能力,增强养殖企业、养殖户发展深水养殖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从市场角度,应大力拓展消费渠道,开展海洋牧场产品品牌建设,实施“粤海粮仓”品牌水产品“走出去”,拓展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着重发展水产品冷链物流和预制菜等产业,丰富老百姓海产品多样化消费需求,通过需求牵引提升深水网箱养殖效益,推动海洋牧场高质量持续发展。

undefined

立足不同海域优势  发展多种类型海洋牧场

南方农村报:广东海洋资源丰富,海域情况多样,各沿海地区均发展出有特色的海洋产业。发展海洋牧场,广东不同地区怎样发挥各自优势,打造特色海洋产业?

陈丕茂:建设海洋牧场,既是践行大食物观的重要举措,也是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重要抓手。全省14个沿海地级市45个县(市、区)发展海洋牧场,应充分考虑地区的陆海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产业结构、经济条件等层面,结合水文、海底地形、生物资源、避风、陆海岛配套等情况,因地制宜确定本地区海洋牧场发展路径、模式和业态。

广东省海洋牧场产业要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其基本思路为:陆海接力、疏近用远、生态优先、全链发展,陆、港、岛、海联动,渔港经济区和近(滩)、浅、深海域全产业链综合布局,打造各具特色的海洋牧场产业集群。

在各地区的沿岸(河口、海湾)和近浅海海域,科学确定养殖布局和规模,推进依法用海、持证用海和合理开发,兼顾产业发展与渔业资源养护及生态环境保护并进,推动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提档升级,发展各具特色的“海洋牧场+休闲渔业”模式,减轻生态压力,促进沿岸和近浅海传统渔业向海洋牧场高效生态渔业转变。

在各地区的深远海海域,有序发展高海况安全型重力式深水网箱养殖,鼓励发展桁架式深水网箱养殖,探索发展养殖工船养殖,加强深远海生境养护,稳步推进“海洋牧场+深水网箱”模式,稳妥开发“海洋牧场+海上风电”模式,有效拓展海洋开发利用空间,着力打造卵形鲳鲹等优良深远海养殖品种“一条鱼工程”,促进深远海海洋牧场安全高质量发展。

来源:南方农村报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