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国内渔业

福建厦门:把关水产品安全,从源头上“管好每一条鱼”

撰写时间:2021-01-18 [来源:台海网 ]

字号:
打印

他们走进水产养殖基地和水产品批发市场,对市民日常购买、食用的每一种水产品开展质量安全监测。水产养殖过程中是否使用违禁药;养殖户是否做好养殖、用药、销售三项记录……都是他们关心的范围。

 
怎么查?

实验室已完成了水产品中氯霉素、孔雀石绿、硝基呋喃代谢物、喹诺酮类等近二十项药物残留检测方法的开发与应用,填补了实验室在渔(兽)药残留检测方面的空白。

技术人员正在对抽检的水产品进行取样化验。

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工作人员到小嶝,对养殖池里的龙胆石斑鱼进行取样。

台海网1月14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年终岁首,水产品交易也日趋活跃。连日来,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联合市海洋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各区渔业主管单位等,深入水产品养殖基地,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从源头上“管好每一条鱼”,全力保障我市水产品质量安全。

作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技术部门,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不断加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力度。过去一年,该所聚焦批发市场大宗养殖水产品、野生海捕水产品、产地养殖水产品等,联合相关部门共计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1174批次,基本涵盖老百姓日常购买、食用的各种水产品,确保市民能够吃上安全放心的水产品。

全力保障

技术指导与监督抽检齐头并进

隆冬时节,在翔安小嶝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的养殖车间里,虽然室外温度不到10℃,但养殖车间里却保持在18℃以上,温暖如春。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的技术人员正在检查石斑鱼的养殖记录、用药记录,并随机抽取石斑鱼,现场封存并带回实验室检测。

该公司负责人吴精灵告诉记者,他们在小嶝从事养殖已有10多年了,采用的是工厂化模式养殖龙胆石斑鱼,虽然投入较大,但鱼苗存活率更高,产品质量也更好。

记者在现场看到,100多口圆形养殖池引入的是天然海水,通过沉淀、过滤、改良等工艺循环,提高了海水的清澈度和含氧量,使得龙胆石斑鱼的生长有了更加适合的海水环境。

“我们养殖的龙胆石斑鱼受到了市场和消费者的欢迎,这也得益于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的技术指导。”吴精灵说道,更让企业感到放心的是,该研究所的技术人员经常上门指导养殖,帮助解决养殖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了科学养殖、健康养殖的水平。

水产养殖过程中是否使用违禁药;养殖户是否做好养殖、用药、销售三项记录……作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技术部门,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的技术人员一直活跃在水产品源头把关的现场。他们时而前往偏远的水产养殖基地,时而走进喧闹的水产品批发市场,对市民日常购买、食用的每一种水产品开展质量安全监测。从现场采样,到实验室检测,再到数据分析,每个环节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相对于水产养殖企业对于生产链条安全过程的精心打造,该研究所看重的是用客观数据说话。近年来,我市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形势向好,连续多年抽检合格率100%。

专业检测

全力守护市民的餐桌安全

一条鱼如何安全“游”上餐桌?为了从源头上把控好质量关,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的专业检测是水产品上市前的一道安全闸。

走进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位于会展南二路的检验检测实验室,鱼腥味扑鼻而来。“我们正在对抽检的水产品进行取样化验。”实验室技术负责人刘丽丽和她的同事们,正在操作台前分别对石斑鱼、鲈鱼等不同品种的水产品进行取样。

“取水产品可食用部分,经过制备、提取、浓缩、净化等一系列步骤,再通过高精度的仪器分析,方能得到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刘丽丽说,通过复杂而精确的检测分析,可以切实掌握水产品中氯霉素、孔雀石绿和硝基呋喃类等渔(兽)药残留情况。

水产品检测并不简单,试剂浓度的微小差别、化学反应的条件变化,都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如何让这些影响降至最小,得到精准无误的检测结果?实验室仪器设备中的“龙头老大”——液质联用仪当仁不让。

在工程师林功师和同事的潜心摸索下,实验室逐渐形成一套完善的水产品兽药残留检测方法。近年来,实验室相继完成了水产品中氯霉素、孔雀石绿、硝基呋喃代谢物、喹诺酮类等近二十项药物残留检测方法的开发与应用,填补了实验室在渔(兽)药残留检测方面的空白。

目前实验室正着手开展贝类毒素检测技术研究、贝类药残风险监测研究、工厂化养殖尾水处理技术开发等,用先进的技术、精密的仪器,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从源头上守护市民的餐桌安全。

就知道一条鱼的“身世”

拿起手机扫一扫,就可以立即了解相应水产品的生产单位、产地、起捕或加工时间、物流运输、交易地点等信息。如何如此准确快捷地获得这些信息?

这便是福建省率先使用的水产品追溯管理平台——福建省水产品质量安全“一品一码”全程追溯系统。这套系统,涵盖水产养殖、初级加工、渔业捕捞、海上收购、产品赋码销售、部门监管、药残快速检测、实验室检验、监督执法、价格跟踪、政策宣传等多个环节,从而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

厦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一品一码”全程追溯系统得以顺利推行的背后,离不开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的付出。从宣传动员到系统培训,从政策解读到技术指导,研究所的技术人员深入各大水产品养殖生产主体,手把手地给予耐心与细致的指导和解释。

养殖生产主体登录平台注册后,登记包括养殖品种、养殖基地、养殖计划等基础信息,养殖生产过程中如实记录养殖、用药、销售等生产台账,赋码生成追溯凭证方可上市流通。

追溯凭证是养殖生产主体对所生产的食用水产品自行开具的产地准出追溯标识,视同于产地证明、购货凭证。持有它的水产品才能进入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或商超等集中交易市场销售。截至2020年底,厦门市共有21家生产主体纳入一品一码系统管理,并实现注册生产主体全部赋码销售。

“就像我们每个人有一张身份证,追溯码就是我们水产品特有的‘身份证’。”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所长陈国斌介绍,生成的追溯码将全程跟随水产品,直到消费者手中,从而实现“来源可溯、去向可追、问题可查、责任可究”。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