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设置 >> 内设机构 >> 研究室 >> 正文

资源养护与海洋牧场研究室

撰写时间:2018-05-23 [来源:南海水产研究所 ]

字号:
打印

1.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我所作为全国人工鱼礁技术协作组组长单位,牵头指导了全国人工鱼礁试验和研究。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我所在珠江口和大亚湾等海域开展了鲷科鱼类和对虾类放流技术及增殖效果研究。这期间的人工鱼礁和增殖放流初步研究,为南海区乃至我国应对近海渔业资源衰退现象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进入21世纪,资源养护与海洋牧场科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始终坚持服务于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战略。

我所于2005年设立“资源增殖与生态安全学科”,2016年成立“资源养护与海洋牧场研究室”。目前,资源养护与海洋牧场研究室已发展成为科研队伍配置精良、专业特色突出、设施技术先进、研究优势明显、科技服务作用显著的科研团队,具备了承担国家和地方大型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和海洋生物增殖放流修复等研究任务的设施及技术力量。近年来先后被评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全国农业科研杰出创新团队”。依托该研究室的“广东省海洋休闲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海洋牧场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海洋牧场与资源增殖功能实验室”等一批科技创新平台获批建设。

2. 研究方向

(1)海洋牧场构建与可控生态系营造。开发海洋牧场的材料、工艺、设备、环境、生物、营养以及综合的系统技术和设施,研发海洋牧场功能组成优化配置、生物栖息地营造与生态系统调控、牧场化生态增殖、生物驯化控制与管理利用、休闲渔业开发、监控与评估等技术与装备,研究滨海湿地、红树林、海草床、海藻场和珊瑚礁等典型生态系统退化机理及修复技术,研发海洋生态开发强度评价、渔业产业结构优化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技术,构建可持续海洋牧场可控生态渔业技术模式和近海渔业生态安全保障技术体系。

(2)人工鱼礁构筑与海域生态调控。开发人工鱼礁的材料、工艺、设备、环境、生物以及综合的系统技术和设施,研究人工鱼礁新材料筛选、新礁型开发、生态礁区布局、鱼礁生境改良调控、礁体构筑投放和渔场变动效应评价等技术与装备,探索人工鱼礁渔场科学管理利用措施,构建高效人工鱼礁生态调控技术模式。

(3)增殖放流与近海生物资源修复。研发增殖放流品种适宜性筛选、增殖放流、标志放流、放流资源管理利用、效果评估等技术与装备,研究水产外来物种监控与风险评估技术,构建生态安全增殖放流技术模式。

3. 科研进展

(1)建立了正在逐步完善的人工鱼礁构筑与海域生态调控技术研发平台。2000年起,从人工鱼礁建设规划、人工鱼礁材料使用寿命-析出物-生物附着的筛选技术、礁体结构稳定性-环境改良性-生物适应性的优化设计技术、礁区布局流场效应-增殖功能-建设成本的优化设计技术、人工鱼礁渔场生态调控与可持续利用技术、渔业声学和卫星遥感等高新应用技术、技术标准制定、实施方案编制、建设方案审定等方面,为南海区乃至我国沿海人工鱼礁的高效建设、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2)建立了正在逐步完备的增殖放流与近海生物资源修复技术支撑体系。2004年起,从增殖放流行动计划、增殖放流规划、增殖放流品种筛选和增殖容量评估技术、增殖放流与生态安全技术(地点、时间、品种、数量、规格、驯化培育、标志放流、安全运输投放、放流成活率保障)、增殖放流经济-生态-社会复合效应评估技术、海洋外来种入侵监测技术、技术标准制定、实施方案编制等方面,助推了增殖放流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轨道。

(3)建立了正在逐步充实的海洋牧场构建与可控生态系营造技术开发平台。2007年起,从海洋牧场建设规划、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程建设规划、休闲渔业规划、海洋牧场生境营造技术、适宜性品种筛选与应用技术、牧化品种增殖技术、牧场品种行为驯化和采捕技术、海洋牧场碳汇技术、海洋牧场建设效果评估和管理技术、不同海域海洋牧场技术模式构建、休闲渔业开发、技术标准制定、管理法规编制、实施方案编制等方面,有力促进了南海区乃至我国海洋牧场化建设进程,有效支撑了近海增殖渔业和休闲渔业发展。2010年起,从海洋生态保护建设规划、海洋生态修复实施方案编制、滨海滩涂生物增殖修复及碳汇扩增技术、红树林种植群落重建技术、规模化海藻场构建关键技术、珊瑚人工繁殖与修复关键技术、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修复示范工程等方面,有效支撑了退化海洋生态系统重建工作的开展。


研究室负责人:

主任:陈丕茂 研究员,办公电话:020-89108326,邮箱:chenpm@scsfri.ac.cn  

副主任:秦传新 副研究员,办公电话:020-89103365,邮箱:qincx@scsfri.ac.cn

海洋牧场规划及构建

人工鱼礁生态调控             增殖放流研究

团队荣誉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