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标本详细信息表格 返回

×

×

×

×

×

×

×

×

×
中文名 石斑鱼5
拉丁名 Epinephelus spp.
脊索动物门
硬骨鱼纲
鲈形目
鮨科
英文名
俗名
标本号 SCSFRIF20210023
   
采集人 采集地 采集时间 鉴定人 标本存放位置
2020-05-06 梁沛文 标本馆2楼
鉴定参考
形态特征 体一般呈椭圆或长椭圆形,侧扁;头长大于体高;背鳍鳍棘部强大,与鳍条部相连,背鳍鳍棘7~11根,鳍条10~21根;臀鳍鳍棘3根,一般第2根最为强大,臀鳍鳍条数7~13根;胸鳍宽大,位低,一般呈圆形;腹鳍位于胸鳍下方;口大,两颌齿内行齿倾倒;体被小栉鳞;侧线达尾鳍基部;尾鳍圆形、截形或凹型。不同种类的石斑鱼体型差异较大, 30%以上的石斑鱼种类体长可达1m以上,超大体型者可超过2m,而体型小者甚至小于20cm。此外,石斑鱼类的仔稚鱼发育过程中存在背鳍鳍棘和腹鳍鳍棘显著延长及收缩的现象,这是石斑鱼类发育过程中较为独特的一个特征。
分布范围 为暖水性的大中型海产鱼类,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主要分布于东海、台湾海峡和南海。大多数石斑鱼为独居性鱼类,除了在繁殖期集群外一般不成群。
繁殖特征 大部分石斑鱼类为雌性先熟的雌雄同体鱼类,即初次性成熟时为雌性,作为雌性参与繁殖后的一年至数年后,雌鱼开始性逆转成为雄鱼。大多石斑鱼类为多批产卵鱼类。卵巢内同时具有不同时相的卵母细胞。雌鱼在一个繁殖期内。卵子分批成熟。一些石斑鱼类有着较为固定的产卵场。因此需要进行产卵洄游。石斑鱼类产卵期一般从每年的春末延续至初秋,主要受水温影响,因而沿海各地石斑鱼产卵时间随纬度不同而变化。
生活习性 石斑鱼为底栖性鱼类,其成鱼主要栖息于珊瑚礁及近岸岩礁区域,也有部分栖息于底质为沙质、泥质或淤泥质的海域,其幼鱼则偏爱选择海草床、红树林等生境。石斑鱼类是珊瑚礁生态系统的顶级捕食者,绝大多数为肉食性,主要以其他鱼类、甲壳类及头足类为食。
经济价值 由于石斑鱼具有富含营养、肉质鲜美、低脂肪、高蛋白等特点,在港澳地区被认为是我国四大名鱼之一,是高档筵席必备之上等食用鱼。其价格昂贵,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是我国沿海地区重要的养殖鱼类之一,并其在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得到了广泛养殖。
濒危等级及保护措施